ICG-17精彩回顾!学术大咖云集,聚焦生命科学前沿!

2022-09-22

自2006年以来,在全球组学和医学领域的科研精英及企业翘楚的支持下,国际基因组学大会(ICG)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产、研、学于一体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盛会。

今年,ICG-17以“组学与未来”为主题,继续发扬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共有、共为、共享”的精神,倡导全球合作和分享。9月6日至16日,ICG-17已先后于青岛、杭州、里加、深圳等地举行,后续还将在成都举办。

本届年会除了聚焦组学、医学与健康、生物多样性、海洋组学、生物产业发展等板块,还创新性地设置了多个圆桌论坛。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ICG-17的部分精彩瞬间吧~

青岛


9月5日, ICG-17青岛分会场正式开幕。华大联合创始人、理事长杨焕明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此次青岛分会聚焦生命科学的前沿技术,将为国内外的科学同行、产业同行、年轻学者打造一个交流、学习、融合、创新的平台。


华大集团 CEO 尹烨在致辞中表示,ICG 见证了全球基因组学、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见证了基因科技力量为社会带来的改变,已成为组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之一。衷心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共同分享生命科学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共同促进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当天会议主题为“海洋基因组学”,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中国海洋大学赵呈天教授等数十位专家学者聚焦全球海洋基因组学前沿领域课题,分享交流前沿成果,探索科研合作机会。

来自中科院水生所的何舜平研究员介绍了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万种鱼基因组计划(Fish 10K)”的进展及目前取得的成果,项目将绘制万种代表性鱼类基因组图谱,建立一个大规模、高质量的鱼类基因组数据库,助力鱼类前沿科研及产业发展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王堃副教授重点介绍了脊椎动物代表类群肺鱼、古鱼、深海狮子鱼等代表物种的相关工作进展,从宏观的角度分析比较了脊椎动物器官演化、登陆及深海适应的遗传基础。

9月6日为国际再生医学大会专场,会议紧跟再生机制基础研究及再生医学转化应用的前沿进展,打造了一场再生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盛宴。

会上,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黎瀚博研究员作题为“应用Stereo-seq技术剖析大脑再生机制”的报告,分享了蝾螈脑再生时空图谱的研究,这也是全球首个高分辨率的脑再生时空图谱。该成果对研究人员理解脑再生这一重要的生命过程、两栖类动物脑结构以及大脑结构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促进人类组织器官自我修复与再生提供了新的方向。

长春科技学院李春义教授分享了鹿茸再生相关研究,鹿茸新生也是哺乳动物中唯一器官完全再生的例子。研究结果表明,鹿角作为雄性第二性征,其发育受雄激素的控制,而核心细胞亚群的识别则为揭示鹿角更新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丹麦奥胡斯大学林琳教授介绍了异种器官移植的转录组学相关研究。目前,可移植器官的严重短缺是影响移植医学的重要因素,因此跨物种移植在解决人体器官短缺的潜力越来越受重视

猪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移植异种,然而该应用需解决两个障碍,包括病毒传播和免疫排斥。为了克服这两个障碍,林琳团队使用单细胞RNA测序来探索猪的不同器官的异质性,以及猪细胞暴露于人类免疫系统的反应。

杭州

9月6—8日,ICG-17杭州专场圆满召开。众多顶尖科学家和创新者齐聚一堂,通过主题演讲、专题研讨等方式分享成果与观点。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栋教授以“前列腺腺癌-神经内分泌癌谱系转变的驱动因子与治疗新策略”为题作主题报告,分享其最新研究。

该研究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对完整的腺癌向神经内分泌癌转变的小鼠的前列腺肿瘤样本进行单细胞多组学测序,结果表明Foxa2驱动了前列腺腺癌向神经内分泌癌细胞谱系转变,为去势抵抗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靶点和治疗方法


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超级细胞所冯驭博士以“肿瘤-间质边界免疫”为题,分享了结直肠癌中抗PD1免疫治疗的关键响应区域及机制,揭示了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与癌症细胞的相互作用在PD1耐受与免疫细胞排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为临床联合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与思路

深圳

9月15日,ICG-17深圳会场围绕生物多样性基因组学展开了精彩讨论。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减少物种灭绝事件的发生。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化与生态学荣誉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Harris A.LEWIN教授表示,“根据最新调查显示,有41000个动植物物种正在面临灭绝的威胁,近年来这些物种种群规模大幅减少,如果以这种速度继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可能会有100多万种物种灭绝,而这将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甚至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Linda Wong通过北京雨燕迁徙、中国白鲟灭绝、中国儒艮(美人鱼原型)功能性灭绝这三个故事,呼吁大家参与到邻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中来。她还通过几个成功案例指出,要提升自然保护资金的效果,就需大力开展邻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9月16日,由华大教育中心主办的ICG-17青年学生学者论坛在深圳国家基因库启幕。这是ICG首次特设青年学生学者论坛,旨在召集全球组学学术新星,深入探讨组学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前沿发展,促进海内外青年学生的学术交流。

为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学者展示自己的成果,经现场专家评审及学生投票,本次论坛还评选出了优秀的学术报告和学术海报


学术汇报冠军:格罗宁根大学医学中心-王道明(学生代领)

学术海报第一名:李海盟

自2006年始,ICG已邀请了包括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辛勤工作的数千名顶尖科学家参会并发表演讲。

未来,华大也将持续与相关机构与研究者携手努力,用前沿技术开拓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成都再见~


推荐阅读

TOP

电话